四川成为引领西部大数据发展的“头雁”
11月18日,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,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支持,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承办的2022成都大数据产业生态服务大会举行。大会上,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、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发布了《中国西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研究报告(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《报告》采用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方法,综合考虑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、西部地区大数据发展特点等因素,从基础环境、产业发展、融合应用等维度进行评价。
《报告》指出,从发展格局看,四川成为引领西部大数据发展的“头雁”,在大数据发展环境、产业实力、行业应用等方面均已形成领先优势;渝、黔、桂、陕特色赶超,加强环境建设和应用牵引,立足禀赋探索差异化路径。
从发展路径看,西部地区在大数据发展环境建设方面均进展明显,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就绪度表现亮眼;在大数据行业应用方面,政务、工业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发展较为均衡,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,将有可能在牵引行业数字化发展、激发大数据发展活力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四川、重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推动新型显示、智能终端、软件、信创等大数据相关产业领域协同发展,形成“双核一轴两带”产业布局,成为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“极核”。
《报告》特别对成都进行了分析——建圈强链数字赋能,成都发展环境加速优化,产业规模持续增长。截至2021年,成都累计建成5G基站超4.9万个,成为全国首个“5G双千兆+”全面商用城市;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1030Gbps,居西部第一;布局建设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,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主机系统性能位列全球第五、全国第三。2021年共入库大数据企业756家,增速达9.7%。
2021年,成都围绕“智慧蓉城”建设,聚焦“善政、兴业、惠民”三大方向,推进大数据在政务服务、信用、农业、工业、金融、交通等22个细分行业领域应用,形成应用平台38个、应用场景14个及特色服务11个;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;在医疗健康、网络视听、工业大数据、城市治理大数据、游戏娱乐大数据等领域催生大数据应用细分市场。
《报告》建议,西部地区推动大数据发展,应注重数字基建先行,注重绿色发展和数字普惠;增强产业能级,加强特色化体系化布局;深化融合创新,激活数据经济价值和赋能效应;推动集聚协同,打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集群;扩大开放合作,拓展区域大数据发展空间。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图片据报告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发布于:四川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