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子晚报网11月24日讯(记者 徐兢)近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《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》,对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、未来趋势作出预测。报告指出,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,应用场景向纵深拓展,行业投资价值彰显。
来源:视觉中国
我国的征信行业目前逐步形成了“政府+市场”双轮驱动发展模式,逐步构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市场化征信机构协同发展、互相补充的发展格局。
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方面,基本形成了企查查、天眼查、启信宝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。企查查通过不断拓展服务覆盖群体,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基础。报告数据显示,目标客户上,企查查聚焦高净值专业用户,其中60%以上日活用户分布在一、二线城市。天眼查则聚焦于下沉用户,60%以上活跃用户集中于二线及三、四线城市。在企业信用大数据应用渗透率方面,企查查在律师行业、泛金融行业的渗透率分别为50.1%、41.2%,保持行业领先地位,天眼查则在商务销售行业保持领先优势,渗透率达46.1%。在使用时长和人均日启动次数上,企查查人均使用时长为5.07分钟,人均日启动次数为2.67次。
报告认为,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建设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,立足全国范围内个人和企业信贷信息全面共享应用;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按照“第三方独立性、客观公正性、个人隐私权益保护”原则发展,以满足多元征信需求。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补充,对于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来说,其发展和使用不仅停留在商业信息查询,亦有很多想象空间。
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其覆盖的工商、经营、财税等信息,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定制化、多场景的企业信用服务。在实体经济领域,依靠其海量数据,可使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问题更加精准,亦可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判断市场主体企业冒领、骗补等行为。
校对 李海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发布于:江苏省